从一个课堂报告说起

随着诸如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是否人类将会变成技术的支配物?

最近几天在给自然辩证法的课堂报告查些资料,这个题目乍一看好像已经讨论烂了,但过程比我预想的要曲折许多。我原以为这种公共课的糊弄学我已经如火纯青,看在老师上课还挺有意思的份上,最高规格不外乎先到知乎上找几个大V抄一下观点,再去豆瓣找几个影评和书评做论据,最后在百度上复制几个营销号交差。没想到我可能太高估中文互联网社区的质量了,我被迫到知网载了好几篇哲学文献看,这对于我这样的只读过《苏菲的世界》的工科生来说,未免有些对牛弹琴,于是读了一会儿就开始头昏脑胀。这其中最让人头秃的当属海德格尔,因为这位哲学家为了表达他的思想生造了好些词,下文用加粗字体列出。

海德格尔,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可能还是在浙江高考的那篇神文《生活在树上》,对他我没有什么了解,但这几天看完确实有些意思。海德格尔提出,技术是一种解蔽(Entbergen)方式。解蔽即某物显现,从不在场走向在场的产出过程,如工匠手工制作出物品,或是自然界的花朵绽开,都是解蔽。而古代技术又与现代技术不同:古代技术对自然事物常常只是一种利用和使用的层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带有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的性质。这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的要求,要求自然提供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无视自然的承受力,无限制的索取。

古代风车也利用风能,它顺应自然随风转动,它没有把风能固定贮存下来,风的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现代的风车则对风进行一种促逼和摆置(Stellen):预先订造(Order)了风能,将风能为了人类未来的目的贮存起来,转变为了电能等其他能量,改变了风的状态。风不再是自然之物,而是时刻准备着为人类服务的持存物(Bestand)

现代技术这种促逼的,带有摆置和订造的解弊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人本身已经处于一种促逼和摆置的状态,人也是一种持存物。以护林人为例:现代的护林人在树林中对树木进行丈量,他实际上已经在无意识中被现代木材工业所订造到整个印刷品制造过程中了。护林人因为木材被订造,木材因为纸张的需求而订造,纸张因报纸刊物而存在,报刊又是因为人的需求被促逼。

我们发现人在现代技术中,既订造其他事物,同时也被订造着,所以更原始地受到技术的促逼。现代技术作为订造着的解蔽,绝不只是单纯的人类行为,相反地,技术时代的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被促逼入解蔽中了。人类将会沦为现代技术的附属品,受技术的操纵去进行解蔽,失去了自我。这个观点让我不由想起《人类简史》的这段话:

研究古代骨骼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此外,新的农业活动得花上大把时间,人类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这里的农业不是什么现代的技术,但似乎也在无意识中将人类带入一个订造的循环,只不过现代社会中,技术的促逼无处不在,且更加剧烈:你的工作是促逼,吃的东西来自于农业的促逼,闲暇时看的书也是一种促逼,所谓“技术成为了唯一的解弊方式”,这就是技术的危险所在,即座架(Ge-stell)

海德格尔说,对技术危险的破解手段在于沉思,在于艺术,在于诗,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人找到真理、本源、存在的根基等等,有趣的是,古希腊语中,技术与艺术是同源的。这部分的论述相当晦涩,时间有限,我没法完全理解。但我想这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索取,只是创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的解弊过程,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如果说花朵绽放是自然的解弊,我们窥见的可能就是大自然的艺术。想到这里,我才发现只有在对技术的批判之后,我真正领会到了一些文学艺术之类美妙和不可或缺的原因,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是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消遣,而是为了人不被异化,不被支配,回归自我。